南迴線上的LV包-
笆札筏布工坊
笆札筏部落位於臺東縣大武鄉,八八風災後,為了讓部落婦女能夠加入重建工作,笆札筏文化發展協會及其他相關單位在部落中成立笆札筏布工坊,製作手工藝品,透過部落的凝聚力及人文故事,發展部落特有的經濟模式,重建族人的信心。
一開始包款的設計是由老人的檳榔袋發想,延伸到現在的腋下包、托特包等不同的款式,並搭配排灣族的圖騰及刺繡,將傳統文化和現代融合,因此有人稱他們為「南迴線上的LV包」。
部落婦女織出自己的故事
成立後,笆札筏布工坊在王曉彤經理帶領之下,部落婦女在部落中多了一份角色;剛開始,部落媽媽們面臨的是家庭和工作之間的拉扯,而經理也在這個問題中找到解決之道,除了讓部落媽媽們在工作時間上能夠更加彈性,也讓他們的家人自由進出布工坊,使丈夫更加了解妻子的工作,轉而支持他們。如此一來,婦女們可以兼顧兩者,取得平衡。
對於部落婦女們來說布工坊不只是工作的地方,也是第二個家,大家互相扶持、成長,在這個環境之下,共同設計出更多漂亮的包包。
布工坊獨特的經營模式,使部落女性們跳脫婦女的框架,找到自己的價值,同時也賦予了笆札筏布工坊作品獨特的意義。
成立笆札筏布工坊IG
布工坊成立至今,臉書粉專已逾三千粉絲,有固定的客源,經營穩定。但礙於地緣、風格限制,客源年齡層較大,在年輕客群發展中躊躇不前。因緣際會下,經理與臺東大學林靖修老師帶領的學生共同合作,決議發展現在廣為年輕人使用的社群軟體-Instagram,以此為新的出發點設立布工坊的粉絲專頁,開創年輕族群的市場,並與原有的臉書粉專做隔開,構思出不同的風格,展現布工坊更活潑、年輕的一面!
風格呈現
布工坊的產品獨具特色,融合了排灣族三原色以及傳統刺繡、圖騰,具有濃濃的文化氣息,有些人會覺得在搭配上較有局限,因此在Instagram上試圖跳脫原有的框架,設定的風格較為多元,像是學生、上班族等,搭配各式的穿搭、妝容,讓消費者看見布工坊包包不同的可能性,吸引不同的客群。
起初,為了拓展年輕族群,先以學生風作為首次拍攝的主題,而後再慢慢發展上班族的成熟風格;近期開始以主題故事做發想,拍攝的照片風格也參考各雜誌的模特兒照,像「回家吧!小孩/大人」、「中間」,前者是以南迴藝術季為背景,透過圖騰以及棒棒糖代表的童年,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根本與初心;後者是以「中間」的不同辭意來代表一個人在社會中扮演的各種角色。
學生風
成熟風
主題性拍攝
「回家吧!小孩/大人」
「中間」
風格轉變
情境小短片
一開始我們的發文主要是以文字較多的文案來發布貼文,並且著重在穿搭風格的變化,由於照片變化有限,於是我們就決定往拍攝影片的方向嘗試,在設計故事腳本時,將布工坊的包包放入故事線中;拍攝完後,後製的工作內容也比過去繁複,對我們來說也是新的挑戰。
趣味畫風主題
小短片的主題結束後,林靖修老師跟我們介紹一位對經營社群軟體有豐富經驗的專家Alex,請他給予我們在經營IG上一些建議,像是文案的文字減少,增加圖片的吸睛度;於是我們聽取Alex的意見,在策畫這期主題時著重在圖片的呈現,以三張為一組小主題,例如:防疫、過年、叢林探險等,將照片的背景重新編排,增加趣味性。
抽獎主題
為了更增加帳號的曝光度,這期主題是以抽獎的方式來和粉絲們互動,並依標註朋友的方式來增加布工坊IG的能見度,抽獎內容主要是以三種不同風格的商品照來進行投票,票數最高的即可獲得布工坊包包,為此參加的人數很踴躍,活動成果也超乎我們的預期。
包包製作大解密
抽獎活動主題結束後,工坊因此增加很多的新粉絲,於是這期主題的構想主要是以讓我們的客群深入了解布工坊為出發點,讓客人不只是購買,而是希望拿到商品時能夠感受到手作包包的溫度。在拍攝之前,對於製作包包的過程我們團隊有事先詢問布工坊並確認每個步驟的名稱及順序。
這次拍攝和以往不同的嘗試是以會動的照片來呈現,讓我們的商品照更加活潑並讓人第一眼印象深刻。